逊克县检察院:司法保护助推未成年人网络保护
时间:2023-12-17
来源:逊克县人民检察院
作者:温凤娇
编辑:牛琳
录入:牛琳
审核:陈珊珊
为加强网络空间未成年人权益司法保护,协同加强涉未成年人网络治理,2022年以来,逊克县检察院着力构筑“检察保护+N”的工作模式,主动融入未成年人网络保护,健全网络综合治理体系,为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提供有力的法治保障。
一、注重严厉打击涉未网络犯罪,推动网络生态治理。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强化责任落实。为高质效办好每一起案件,我院成立打击治理电信网络新型涉未犯罪工作专班,组建专业化团队,准确贯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认真办理电信网络诈骗及其关联犯罪案件,对组织、领导犯罪集团的首要分子、犯罪团伙主犯依法从重处罚;对初犯、偶犯的未成年人和在校学生等,以教育、挽救、惩戒、警示为主,取得良好社会效果。二是召开联席会议,统一办案标准。与法院、公安等部门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强化沟通协调,对新型网络涉未犯罪案件证据收集标准、定罪量刑等法律适用的难点和重点问题进行分析研讨,不断完善打击新型涉未网络犯罪协作机制。三是履行监督职能,提高办案质效。加强对网络涉未犯罪案件的侦查监督,主动与公安机关沟通,及时掌握新型涉未网络犯罪案件的受(立)案情况,利用提前介入引导侦查工作机制,帮助侦查机关明确侦查方向,引导侦查人员依法、全面、及时收集和固定证据。
二、注重法治副校长实质性履职,推动网络源头治理。一是立足岗位,主动作为。我院与县教育局及相关学校通过签订检校共建协议书,建立法治副校长联络机制,创建法治副校长普法宣传档案,为法治副校长工作开展提供制度保障。结合典型案例,深入教育系统开展调研,及时有效对接学校需求,并结合未成年人身心特点为学校量身定制法治课程菜单,学校以点单方式对接法治课,有效提升了法治宣传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二是能动履职,深挖线索。通过法治副校长开展法治进校园等活动发现学校网络中存在黄色擦边广告、引导充值消费广告、学校周边“黑网吧”长期接纳未成年上网等问题。我院充分整合业务、技术及检务保障等部门力量,组建未成年人公益诉讼调查团队,进行调查取证15次,发现问题线索14条,全面掌握本县中小学校园网络内容、网吧接纳未成年人上网情况。三是精准监督,彰显担当。我院针对拟制发的网络治理公益诉讼诉前检察建议进行公开听证,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人民监督员担任听证员,相关行政机关选派代表参加会议,一致同意检察机关的处理意见。随后向县教育局、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公安局制发公益诉讼诉前检察建议3份,建议其依法全面履行监管职责,收到检察建议后,相关职能部门及时督促整改。强化以“单管”促“合管”,共同推进网络环境长效治理。
三、注重未成年人生理心理状况,推动网络健康治理。一是引入社会力量,参与未检工作。对涉罪未成年人由“检察官+司法社工”合力进行帮教,实行积分制考察,根据个案中不同未成年人及其家庭情况,细化考察帮教流程,并向疏于管教未成年人上网的家长制发个性化“督促监护令”。二是创建四位一体,护校网络安全。定期梳理未成年人犯罪情况,对苗头性、倾向性、普遍性问题,指导学校和家长有针对性地做好教育引导工作,并结合网络安全宣传教育等多种方式,引导未成年人安全上网,联动家庭、学校、社会、政府以及网络监管职能部门、网络企业等齐抓共管、有效预防,形成“检察+学校+家长+社会”长效工作机制。三是加强联系配合,形成教育合力。我院积极加强同政府有关部门、共青团、妇联、工会等人民团体和未成年人保护组织的联系和配合,加强对涉嫌网络违法犯罪的未成年人的教育、感化和挽救工作,构建未成年人保护体系,织密未成年人保护网,为切实构建我县未成年人综合保护机制打下坚实基础。